1
期中考试为什么这么重要?
期中考试是对同学们阶段性学习的检验。
考试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成绩,更在于通过考试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并对下一阶段的学习方向起到指导意义,避免盲目学习。
期中考试可以让同学们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。
期中考试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正规的考试,无论从出题方式还是考试形式,都比一般阶段性测验更加严谨,可以让同学们较为客观地认清自己所处位置及排名。
期中考试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试卷的适应程度。
期中考试试题总体难度偏易,距中考有相当的距离,考试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让为了让同学们能够熟悉题型,把握好考试时间,积累正规化考试的经验。
期中考试对同学们的心态调整具有重要意义。
与之前的周测、月考不同,期中考试会进行更加权威、具体的检测和排名,可能之前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会发挥失常,没有把握的同学反而考得很好,这就会导致心态上各种微妙的变化。
2
如何高效的临时抱佛脚?
回归课本
必须牢牢记住一点:课本是复习的重要工具,所有题目都万变不离其宗。因为出卷老师拿到的参考资料就是课本。提醒孩子在考前根据课本目录,进行知识梳理和巩固。回归课本时尤其要注意这些细节:
(1)必须要看的知识点有:概念、原理、规律(包括法则)、专业术语、过程或步骤等。
(2)每个知识点后面的例题和拓展题必须弄懂!因为这是检验知识点掌握的第一步!
整理知识点
将截止期中考试前的学科知识进行主要考点、重要考点、容易混淆内容、易错点都进行清单整理,老师在考试前重点强调的知识点,重点练习的习题,一点点的消化拿下,这些内容肯定涵盖期中考试的80%内容,尽管遵守老师的复习重点,期中考试一定会旗开得胜!
把课本的目录打开,截止期中考试前学到的章节为止,每个板块涵盖的章节,每个章节的知识点,知识点中的重点是什么,这些必须做到用大脑回想即可完成的境界。
此外,语文课本、古诗词、文言文、好词好句;英语课本、单词、优秀作文段落……提早准备好,平时多背诵,总归是没错。毕竟期中考过后,还有月考、期末考。
每个板块的知识点具有相关性,用表格整理出相关点、不同点,重点、混淆的知识在旁边添加注释,这是一个记忆深刻比较有趣的复习办法。
回归题型
把平时的试卷,按照课本上知识点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,然后把试卷上的错题再做一遍。如果有错题本的话,这个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。
随堂练、周考、月考中整理的错题进行复习消化,注意自己的错题原因、解决方法,避免期中考试同类型的错误再犯,从而提高得分率。
利用课余时间
很多同学没有养成及时回顾学习内容的习惯,甚至会出现前面学习后面忘的习惯,所以在期中考试复习中尤为费时间,同样的复习时间中自己的复习效率很低,建议这类学生要利用一切有效时间进行复习,也就是利用各种零散时间进行复习,比如起床、上学、放学、晚睡前进行记忆背诵。
适当做练习,对于课本上的典型题目要勤加练习,对于历年真题也要多加练习,找到做题的手感,抓住出题者对于题型的思路。
3
期中考试,看看学霸都如何复习?
清单式复习
清单式复习=宏观清单+微观清单。
宏观清单包括:主要考点、重要考点、容易混淆点、常考常错点;
微观清单:就是考前一段时间必须要完成的复习内容或任务。可以制定两天复习计划,一周复习计划,并按计划去执行。
思维导图
发散性思维,头脑风暴,考点大串联。其实就是从课本中攫取知识点拓展为考点,并用一张图串联起其他知识点,简单而又完美。(各科思维导图汇总见本期推文的第二篇)
主干知识目录法
按课本单元目录联想主要考点;按考纲列出的考点与课本内容接轨。
学科交叉复习
主要适用于课余的时间安排。以半个小时为时间单位,半小时复习语文、半小时复习数学、半小时复习英语。
注意:千万要避免整个晚上或长时间地应对某个学科。这种学习方式效率是比较低的,同时也是比较容易产生倦怠的。
错题回顾
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考前2-3天。因为这个时候看错题,印象是最深刻的。当然,对于这些错题,你必须熟练掌握它的解题方法,随手翻翻是没有效的。这就需要大家准备一个错题本,将错题分门别类整理出来了。(错题本的整理方法点此查看)
结伴讨论复习
考前阶段同学之间是最有利用价值的资源。
使用的范围有:热点话题探讨、难点讨论、互问互答、互相出题考试等。
借助表格梳理知识
利用表格对重点知识或容易混淆的知识,列表,注意或成对进行比较;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复习方法。
利用零散时间复习
所谓零散时间就是课余不完整的一些零碎时间。如:晚睡前、午睡、晚睡前、晚自习后、甚至在饭堂排队等候时。这些时间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,但也有其利用价值。主要可以用来读、记、背一些复习内容。如语文需要默写的内容、英语经典范文、佳句、常用短语等。
4
时间管理方法分享:“721法则”
曾经看到过一个成功人对时间管理写的721法则:
1、70%的时间用于当天的工作,20%用于明天的准备,10%用于下周的计划筹措;
2、70%的时间用于工作,20%的时间用于家庭生活,10%用于娱乐、社交等;
3、70%的时间专注于原本的工作;20%的时间花在跟核心工作有关的新事物发想;10%的时间花在完全没有关联的新事情上。
尽管这个法则,更加适合工作一族,但是对于我们学生也有很多启示不是吗?!老师觉得有这样几个点:
1
初中生每天也不能一头扎进题海中,终日忙忙碌碌却收获甚小。每天除了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外,最好花一点时间出来做总结,然后做明天的计划,这样会让第二天更有目标性。
2
尽管时间特别紧,也要学会自我放松。花一点时间在运动上,或者有节制的娱乐一下,并不一定会影响学习,甚至还能让学习事半功倍,还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制力!
3
每天除了眼下的学习,也可以花一点时间在培养学习的综合能力上,比如花一些时间进行与学习方法上的思考,课外阅读,甚至兴趣培养,尤其是初一初二学生都可以试试,可能现阶段对中考似乎没有直接的影响,但是对人生却有!
评论
名副其实的全能作家,👍👍👍
不错,不错,学习了。